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隆重举行云顶集团游戏登录网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今年,共有91位同学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其中,材料学院(北京+深圳)博士研究生35人、学术硕士研究生32人、专业硕士研究生5人,材料专业本科生19人。你们也是北大材料学院建院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同学们与学院共同成长,亲历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此,我代表学院,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精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坚定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关注和支持材料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2020年9月,作为实施“新工科”建设战略的举措之一,北大整合全校相关院系专业,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院以来,我们按照“建大团队、搭大平台、接大任务、出大先生”的发展思路,坚持人才强院、引育并举,与深研院登录云顶集团“南北融合”。
目前已有教职工120余人(含深圳),其中不乏院士、杰青、长江和国家级青年人才,总体人才比例在全校各院系及兄弟高校材料学院中位居前列。学院坚持“以科学促工程”,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与怀柔国家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高度重视学术链与产业链的对接融合,与彤程、万华、京博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国家的“卡脖子”问题。
大家知道,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我们的北大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材料学院也正是在这期间诞生、成长、壮大。
在这期间,学院教职员工坚守教书育人使命,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同学们坚持学习实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我,有的探索科学前沿,在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有的积极参与产业转化,在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中斩获佳绩。我们相信,阴霾终将消散、阳光依旧灿烂,这段共克时艰的峥嵘岁月将成为大家难忘的记忆。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学院办得好不好的最重要指标。材料学院培养了各位同学,而你们拼搏奋斗的绚丽青春也已经融入材料学院的历史。
从现在起,你们将打上“北大材料人”的深深烙印,走向五湖四海,开启人生新的航程。
有的同学将前往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学业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有的同学到行业重点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还有同学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奔赴国防军工领域和基层单位就业。你们未来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北大和材料学院的品牌声誉。
临别之际,我想和同学们提一些建议,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着力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思辨能力。
信息时代的世界纷繁多变,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年轻人中弥漫着很强的焦虑感。大家渴望干一番事业,但又常常遇到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把握不好方向与努力之间的关系,就容易随波逐流、急功近利、迷失自我。
这里我想举北大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例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徐光宪先生开始攻克稀土分离难题时,首先思考的就是方向问题。那时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徐先生认为,如果遵循国外的技术进行研究,遭遇的阻力会非常大,而且技术成本高,并不是最优方案。他决定不走别人的老路,要研究出中国人自己的方法。确定了方向之后,徐先生带领团队投入到夜以继日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中国从此“逆袭”为稀土产品最大供应国。
差不多同一时期,当时还是助教的王选先生力排众议,提出跳过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激光照排系统,研究国外还没有商品化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仅用短短数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
同学们,制备决定未来!材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基础和先导作用,当前我国许多“卡脖子”难题的症结都在于材料,当然,也充满了机遇。希望大家不止满足于短平快的成果,沉下心来关注真正的科学问题、探索真正的技术难题。
二是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了人类知识更新,进入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尽管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只有约60年的历史。而在仅仅60年的发展历程中,材料学科的研究范围、对象、方法等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通过机器学习,可以很快地根据人们所需要的性能预测出相应候选材料。不难看出,材料学科正在由单一学科向与众多高新科技领域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材料类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学们,在信息时代,大学已经不再能够垄断知识了,但大学培养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可以伴随你们一生。无论将来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你们都能保持高密度的学习。
这种学习不仅是更新和扩充知识,还包括接纳新思想、新观念,包括学会待人接物、团队合作、融通资源等等的能力。材料的创新与应用会越来越跨界,大家要通过不断学习持续赋能,还要时刻关注学术链与产业链的融合。
三是开拓能力。
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1945年为美国撰写了著名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这份报告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自由宽松的研究环境,政府应拨款资助科研项目,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令人常读常新。正是根据范内瓦·布什提议设立的科研机构和执行的科技政策,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在尖端科技领域长期领先,成为科技强国。
回看当下,今日之中国和当时的美国状况十分类似。过去很长时间,我们主要是“跟跑”、加速追赶,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进入新时代,也就是未来同学们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我们需要从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并跑”和“领跑”,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同学们,北大是一所极其特殊的学校,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常为新”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深入骨髓、传承不息的基因。胡适先生曾说:“我不希望北大来做那浅薄的‘普及’运动,我希望北大的同人一齐用全力向‘提高’这方面下功夫。要创造文化、学术及思想,唯有真提高才能真普及。”
希望同学们怀揣北大人的志气、勇气、锐气、豪气,牢记“真材实料、立地顶天”的信念,开拓进取、敢于引领,对人类科技进步与文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风物长宜放眼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这分别的时刻,我还要以长辈的身份叮嘱大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久久为功才是人生常态。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处变不惊,要坚持锻炼、强健体魄,要珍惜身边的人、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材料学院永远是你们温馨的港湾。也希望你们未来持续关注学院的发展,有空常回家看看!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毕业愉快、前程似锦!
谢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PhGHLi8ovK4qZndL84F7A